业务挑战
• 前端硬件智能化不足:原前端建设多为传统老旧电警卡口硬件,无法实现多感合一多元赋能,无法同时支撑智慧交管和车路协同应用。
• 数据融合共享难: 各部门之间、各业务系统之间存在数据孤岛问题,数据接入融合、共享赋能难。
• A|能力不足:基于路侧监控和车载监控设备,其针对交通流检测、交通事件发现等AI能力有待提升。
• 公众出行服务水平低:面向公众出行者的信息服务渠道少,服务信息水平低,民众出行参与感低。
解决方案
• 多感合一智能前端:部署先进的感知设备、通信设备、边缘计算设备等进行智慧交通新型基础设施建设,实现多感合一、多杆合一、多元赋能。
• 1底座3引擎:构建1个数据底座,3大引擎(大数据引擎、车路协同引擎以及业务支撑引擎),汇聚2城1岛全量交通数据,实现道路交通数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,为智能网联场景、公众出行场景以及监管业务应用提供数据分析决策的服务支撑。
• 车端云Al能力:建设聪明的车、智慧的路、智能的云,全面提升车、端、云、AI分析能力,实现全局统筹AI赋能。
• 伴随式出行服务:基于车载网联终端、导航地图APP等方式,融合各类道路感知以及道路智能化信息,面向公众出行提供伴随式出行服务,如红绿灯灯态、绿波出行速度、交通精准事件通知等。
业务价值
• 缓堵保畅:黄埔区日均优化次数达3600余次,绿灯空放浪费时间下降约21%,路口车辆平均延误下降20%、主干道平均行程时间下降25%、有轨电车每趟行程时间节省约28%,市民出行效率得以大幅提升。
• 安全防控:基于智能网联路侧、车载端设备,实现20+场景AI识别能力,包括违法停车等14个文明出行场景,8+种驾驶员行为检测,信号灯故障等3个道路资产场景,占道施工等3个市容市貌场景,场景准确率达到85%以上,极大提升安全文明出行。
• 服务水平提升:路侧智能感知获取的信息已可以通过百度地图APP、车载OS、车载后视镜下发到用户端,发布信息包含红绿灯灯态、绿波通行速度、道路事件提示、闯红灯预警等多种信息,惠及更多市民。
• 车路协同:赋能全场景车型的自动驾驶与车路协同应用,包含网联公交车、minibus、出租车、无人清扫车、无人安防车、无人物流车等。
关闭